“流派后七子”领袖王世贞,独主文坛二十年,对当时文风影响深远

2019-11-02 10:04:24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本文乃作者小三三的小可啊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明朝二百七十余年间,王世贞著述最为宏富,几乎无人能与他相比。他是明代著名的复古文学“流派后七子”的领袖人物,独主文坛二十年,对当时的文风士习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博学多才,除文学上的成就外,在诸如史学、书法研究、造园、藏书等方面,亦有建树。尤为难能可贵的,在其晚年的时候,他能虚心克己,不自护短,对自己的文学复古主张予以反思,加以否定,表现出一种勇于改过的精神,颇为后人所乐道。

由于王世贞的文名甚重,人们往往只知道他是明代一位著名的文学家,殊不知世贞在史学、书法研究、造园、藏书诸方面也是成就卓著。王世贞对于自己的史学才能很自负,隐然以当世司马迁而自命,在修史方面抱负很大,欲修一代之史。他的史学发展观如同他的文学发展观一样,也是是古非今。世贞十分推崇汉以前的史书,尤其称颂司马迁的《史记》,对《史记》以后的史书不屑一顾,显然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但对于修史,世页却能主张“作史者一字之囊,片言之贬,不取一时,而取万世。非作史者之权与势触取万世也,盖是非之公在万世。”这种史贵实、史家贵直笔的史学主张,无疑是十分正确的,特别在当时官修、私修的诸史书严重不实的情况下提出来,是很有积极意义的。为修一代之史,王世贞“弱冠登朝,即好访问朝家故典与阀阅瑰琰之详,盖三十年如一日矣。晚而从故相徐公所得尽窥金匮石室之藏,窃并欲藉薛萝之日,一从事于龙门、兰台遗响,庶几略代之盛,不至忘忘耳“。

他将搜集的大量史料,整理成书,撰有《卑山堂别集》、《明野史汇》、《皇明名臣瑰瑛录》等。他的门人董复表,亦撰有《拿州史料》和《嘉靖以来首辅传》。虽然后来由于种种原因,世贞未能修成一代之史,但是却保存下了大量的史料,有的不见于其他史书,更显得特别珍贵。清代修《明史》时,就参考了世贞《弃山堂别集》中的史料,吸取了他对问题的见解,有些地方甚至连文句也未作多大的改动。

王世页性喜林泉之乐,精于造园之术。在其中年,曾倾资构筑了一座耸山园,使得太仓城里平地起楼台,城市出山林,轰动一时。这座园林规模宏大、景色秀丽、雍容典雅、玲瑰别致,在明朝后期是一座享有盛名的江南名园。世贞自己撰写有《拿山园记》,对园的规棋、布局、风格、建筑、景观等记载甚详。耸山园的筑就,更使他声名远播,“名在天下“。世贞还编纂过一部《古今名园墅编》。该书辑录了历代关于园墅的诗文,可惜未能流传下来,今天我们仅能见到这部书的一篇序言。

王世贞一生嗜书如命,夙好读书,对各种书籍,他广为搜寻,甚至不惜代价求购。宋刻本班固的《汉书》和范畔的《后汉书》,为藏书界著名的珍秘,旧为元代书画家赵孟類所藏,后一再转手,世贞探得下落后,以一座庄田的代价买得。世贞藏书达三万余卷,是明代有名的藏书家。进入晚年以后,王世贞趋于消沉,偏好释、道,拜县阳子为师,跟其学道,以为通过修炼,可以得道成仙。县阳子,世贯的同乡、万历年间曾任过宰相的王锡爵的女儿的道号。

她于未婚夫死后,即学道修行,世贞在自己的著作里,记叙了很多关于她的异事诡迹。晚年,王世贞也逐渐认识到自己早年恃才使气,言论偏激,模拟复古,造成了谬误流传,表现出一种虚心克己,勇于改过的精神。他放弃了文学复古的主张,提出在评论古代作家与作品时,要实事求是。对诗歌,他也有了新的认识,强调诗是“心之精神发而声者也”。又说:“言为心之声,而诗又传其精也“。国他对早年撰写的《艺苑厄言》,评论失当,深为追悔,说:“余作《艺苑厄言》时,年未四十,方与于麟辈是古非今,此长彼短,未为定论。

至于戏学《世说》,比拟形式,既不切当,又伤薄。行世已久,不能复秘,姑随事改正,勿令多误后人而已“。对史学的认识,他也作了认真的反省,由是古非今转为博古贯今。思想认识上的转变,必然在行动上会有表现。王世贞亦然。与王世贞同一时期的著名文学家归有光,推崇唐宋散文,反对文学复古,曾斥世贞为“庸妄人“,认为否定唐、宋、元诸名家及其作品,犹如“此焊撼大树,可笑不自量”。对这样一个曾经尖锐批评过自己的人,世贞晚年也能实事求是地对待。他对归有光的文章,尤其是散文方面的成就,心悦诚服,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王世贞晚年病重时,有人前往探望,见他卧在病榻上已不能起身,脸上无一丝血色,一双瘦得像枯柴一般的手吃力地捧着一本书,口中嘴暖着,样子像在诵读文章。来人轻轻走近他,见到这位早年提出“大历以后书勿读”的文坛领袖,手中捧着的书竟然是苏东坡文集,惊讶得张口结舌,半天未说出话来。万历十九年,王世贞终于走完了他生命的全部历程,享年六十二岁。其弟王世,亦好学,善诗文,官至太常少卿,名亚其兄。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