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的监察院、明朝的锦衣卫、欧洲的宗教裁判所,哪个更恐怖?

2019-12-18 11:38:34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最近一部电视剧闹得风风火火--《庆余年》,说实话,这部网络小说笔者在几年前就看过,只是没想到能拍成电视剧。那么,作为《庆余年》小说里的特务机构监察院,与明朝的锦衣卫和中世纪欧洲的宗教裁判所比较,哪个才是最黑暗、最恐怖的?

庆余年剧照

庆余年的监察院

在庆余年原著中又这样一段描述:庆国的官员其实心里都清楚,皇宫里那位雄才伟略的陛下,并不会去纠缠于官场上具体的细节,所以对于他们而言,整个庆国官僚机构中,最可怕的地方,权力最大的地方,既不是各部衙门,也不是皇宫——而是城西那个方方正正,外墙涂着一层灰黑色,看上去阴森恐怖的建筑。

监察院

从这段描述中,监察院这座黑色的建筑在人们心目中恐怖印象。

监察院的触手到底又多长呢?

在电视剧中,男主角范闲到太后寝宫偷钥匙那一段。王启年认识一个锁匠,也算老相识,十几年交情。在配完假钥匙之后,送锁匠出城躲避风头,立马被监察院院长堵在城门口。原来这个锁匠是监察院院长陈萍萍的眼线,可怜监察院内部人员王启年被蒙了十几年还不自知。

监察院的触手已涉及到人们的方方面面。明朝的锦衣卫

锦衣卫,全称“锦衣卫亲军都指挥使司”,明代官署名,主要特务机构。洪武十五年(1382)设。置指挥使,下领十七所及南北镇抚司。所置千百户、总旗、小旗等官,统校尉力士,时称缇骑。单独设立自己的刑狱机构,受皇帝交办之诏狱,称锦衣卫狱。洪武二十六年(1393)下令禁止锦衣卫刑狱,焚毁锦衣卫刑具。成祖时复置锦衣卫掌诏狱。武宗时缇骑人数达五、六万之多。明中叶以后,与东西厂并称厂卫,构成严密的特务组织网。

收藏于国家博物馆,“锦衣卫”木印

《明史·职官五》说:“锦衣卫掌侍卫、缉捕、刑狱之事,恒以勋戚都督领之……盗贼奸宄,街涂沟洫,密缉而时省之。”

当时有一个叫钱宰的官员,被征到朝廷编《孟子节文》,有一天罢朝回到家里,信口吟了一首诗:“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

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对他说:“老钱啊,昨天你做了一首好诗。不过我并没有嫌你迟啊,把‘嫌”字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吓得直冒冷汗,赶紧磕头谢罪。

学士宋濂有一次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说:“你昨天喝酒了吗?座上的客人是谁,吃了些什么菜。”宋濂老老实实地一一回答。朱元璋听完笑了笑夸奖道:“你很诚实,没有欺骗我。”

可见锦衣卫也是无孔不入的。

虽然锦衣卫造就了很多冤假错案,但在保家卫国、刺探军情中,还是又贡献的。宗教裁判所

亦称“异端裁判所”、“宗教法庭”。中世纪天主教教会勾结世俗封建政权设立的侦察和审判机构。

从中世纪中期起,各种“异端”、“邪说”对基督教会的威胁日益增长,宗教裁判所作为特别组织开始建立,起初由各地主教掌管。

公元1231—1232年,罗马教皇格列高利九世正式建立由教皇掌管的异端裁判所。主要设置在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以镇压“异端”和“异端嫌疑者”为名,竭力扼杀当时的进步思想和学说,查禁和销毁进步书籍,残酷迫害揭露教会黑暗、反对封建势力的人,包括进步思想家和自然科学家。

对被迫害者秘密审讯和严刑烤打,处以监禁、流放或火刑,并没收其财产。被害者以万千计。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唯物主义者布鲁诺就是被判处火刑烧死的。

死于火刑架的布鲁若

据统计,1483~1820年间,受宗教裁判所迫害者达30余万人,其中 1/3被判处火刑。

18、19世纪,西欧各国宗教裁判所,先后被撤销。

1908年教皇庇护十世(1903~1914在位)把罗马最高裁判所改为圣职部,主要职能是监视和处罚参加进步活动的教徒,查禁各种进步书刊,革除教徒的教籍和罢免神职人员等。

宗教裁判所

监察院、锦衣卫、宗教裁判所虽然都是特务性质的机构,但真正给人黑暗、恐怖形象的非宗教裁判所,几十万人受到迫害,甚至是火刑架。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