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中使帖》:胜利的消息,让颜真卿笔下充满郁博之气

2019-12-18 12:25:41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刘中使帖》约书于唐大历十年(775年),墨迹,属于行草书札,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此帖又称《瀛州帖》,《刘中使帖》是颜真卿行草书中字体最大的。当时颜真卿年已六十七岁,在湖州任上,听到唐军两次军事胜利消息传来,情绪激昂,书写了此手札。

颜真卿《刘中使帖》

《刘中使帖》整体气势磅礴,沉着痛快,让人拍案叫绝;同时,该帖笔力纵横矫健,呈现出一股豪迈爽朗之风度,仿佛能看到书者当时那种情绪激昂、兴奋愉快的书写状态。纵使在一千二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刘中使帖》依然生动鲜明,跃动着熠熠的光彩和精神,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

具体来欣赏该帖,其用笔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中锋,以篆籀的笔法入行草书,故其线条是圆润饱满且极具弹性的。颜真卿的字被誉为“颜筋”,该帖正是这一盛誉的极好佐证。所以元代鲜于枢有这样的评论:“英风烈气见于笔端。”

局部

同时《刘中使帖》的用笔很是厚重,尤其在前三行表现得尤为明显。这种沉着朴厚的用笔又与第六行细劲轻快的线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黑一白,一厚一轻,一规矩一纵情,将中国哲学中的阴阳相合表现得淋漓尽致,真可谓“神品”。

其次是该帖的结字,依然延续颜氏风格的宽博舒朗,字内空间阔绰,留白很大。这种由浑厚粗壮的笔画所围成的“虚白”,与笔画线条重按、重叠所形成的“实黑”被颜鲁公巧妙地安排在一起,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力。

局部

最后来谈谈《刘中使帖》的章法布局。该帖字与字之间在转笔处,时有牵丝实连,时有笔断意不断,运笔流畅,一气呵成。“耳”字末笔拖长竟占一行,其欣慰之情,借此线条一抒为快。且情无尽,意未完,故其下半篇之字比上半篇更大,如心之舒,而线条更加遒逸连绵。

第五行二字相联,第六行三字相联,第七行四字相联,又似情激不已。董其昌称其“郁屈瑰奇,于二王法外别有异趣”。

颜真卿祭侄文稿

颜真卿是一个性情中人,他的作品中流露出的感情相较于其他书法家而言,是明显和充沛的,这可以从该帖和其另一代表作《祭侄文稿》中体会到。

邱振中先生曾经说过:“书法是线的艺术,题材——文辞所刻画的境界,虽处于次要的、从属的地位,但由于它与作者情感、作品形式的默契成为构成意境时必不可少的前提,题材——文辞作为联系作者主观世界与形式的媒介,在书法艺术中具有不可忽视的意义。”

所以明代著名书家文徵明认为在颜书存世墨迹中“此帖为最”,因为该帖不仅在技法上炉火纯青,而且是书者情感和内心的真实体现,可谓“技近乎艺,艺近乎道”。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