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了什么法?让后世争论了1000年

2019-12-18 12:33:09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公元1067年,赵氏家族经营的大宋无限责任公司迎来了第六任老板赵顼(宋神宗)。

宋神宗 赵顼

赵老板不满20岁,年轻有活力并且对吃喝玩乐等娱乐活动一律不感兴趣,一门心思想要励精图治成为一代杰出企业家(明君)。

然而此时大宋公司这家经营了百年有余的老店已经危机重重。

赵老板椅子还没坐热,底下就有人向他汇报,因为连年向辽国和西夏交保护费,以及我方要养的人太多,公司出现了严重的财务赤字。

于是赵老板找来公司骨干询问对策。可是公司里以韩琦、司马光等为代表的核心骨干都擅长大谈道德教化,不擅长搞业务增加收入。

北宋名臣 司马光

好在赵老板是个人勤奋好学的人,在上岗前没少做功课。对于富国强兵的知识他学了很多,尤其推崇变法能手商鞅。

在阅览公司员工名册的时候,赵老板看到了早有耳闻的王安石。想起当初读过王安石给第四任老板写的企业业务改革计划书(《上仁宗皇帝言事书》)。赵老板两眼放光,认定王安石是自己可以倚仗的人。

王安石

年轻时的王安石可以用志存高远、才华过人两个词来形容。他21岁就成为大宋公司的储备干部(中进士),文采得到公司大佬欧阳修的认可。

王安石在年轻干部里是前途远大的潜力股。只要他跟着大佬好好混,在企业总部认真做事,将来是可以做总经理(宰相)的。

可是王安石却走了一条另类的路线。别的年轻干部到基层去锻炼个一两年马上回到公司总部领导身边,王安石却非要待在基层做一番事业(在实验青苗法改革),就连公司大老板招呼也不听。

公司上下对王安石众说纷纭,很多同僚表示看不懂。

王安石注定是个奇人,别说当时的人看不懂。笼罩在他和他主导的那场改革上的迷雾,让后人争论了近千年。

后人对他评价呈现了极端的两极化,有人说他大奸大恶,对北宋公司倒闭负有主要责任,有人说他是圣贤,开启了一场11世纪的伟大改革。

先不管后人怎么说,在公元1069年,大老板赵顼要找的人就是王安石。

刚到总部赵老板就和王安石有了一次振奋人心的谈话。赵老板表示自己要成为唐太宗那样的明星企业家,王安石告诉赵老板我辅佐您成为尧舜那样的神级企业家。

坚信自己找对人的赵老板当即拍板,升任王安石为公司副总经理(参知政事)。

就这样大宋公司熙宁年间轰轰烈烈的改革开始了,史称“熙宁变法”。

改革的内容大体如下。

这次改革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等很多领域,同时对科举考试也做了改革,对大宋公司产生了深远影响。

改革在短时间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财政收入大幅增加,公司业绩扭亏为盈。

不过问题也随之出现,因为新法本身有不合理的地方再加上基层在执行的时候为了迎合公司大领导出现了很多违规操作和虚报业绩的行为。

本来新规定在实践中需要磨合是很正常的事情,大家多提意见多反馈是可以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但是因为王安石本人性格过于偏执,且大宋公司内斗风气严重,对于新法的支持与否变成了你死我活的权利斗争。

公司内部很快分成了两个派别,一派是王安石为首的变法派,另一派是司马光为首的反对派。

反对派阵容强大包含了很多元老重臣,他们门生故吏遍天下几乎囊括了公司的管理层。

虽然反对派人多势众,可是变法派有一个决定性人物的支持。很快在大老板的关照下反对派各个领袖纷纷出局。

然而好景不长,反对的声音虽然没有了,新法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此时各地又遇到天灾。天灾加上人祸使大宋公司很快陷入了混乱。

各地反对的意见纷纷呈到大老板那里,一个叫郑侠的小干部给老板画了一幅灾区实景图(《流民图》)。

《流民图》局部

看到底层的悲惨处境,年轻的赵老板被震惊了,内心对这次改革产生了怀疑。

汹涌的舆论把所有罪责指向了变法派一号人物王安石,王安石被迫离开公司决策层。

正当公司上下反对新法的声音越来越多时,关键时刻变法派二号人物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吕惠卿出卖王安石,改革大计功亏一篑。

1086年在司马光的主持下新法完全被废除。同年王安石和司马光先后去世。

北宋熙宁年间的这场变法改革后来衍生出多场风波,变法演变为党争。变法派和反对派大打出手直到北宋灭亡。

后人对这次变法褒贬不一,从南宋到清朝主要的声音都对变法持否定态度。

直到近现代历史对宋神宗和王安石的改革才有了一个客观的评价。梁启超认为王安石是“社会主义学说的先行者”,列宁称赞王安石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

梁启超

王安石的新法具有超越时代的先进性,他主张由国家调控市场和经济的政策具有现代国家的特征。然而11世纪的北宋王朝是一个封建体制的专制王朝,它无法匹配超前的制度,因此变法必将失败。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