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南京堪称人间仙都,秦淮河佳人如云,其实是为了麻醉读书人

2019-12-26 17:32:37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明朝的南京,以秦淮闻名,而秦淮则以旧院中的名姝著称。五光十色的生活,吸引着各个阶层的人们来到南京城,既有一掷千金的大佬阔少,又有极愿在妓女身上花钱的徽州商人;既有诗酒风流的骚人墨客,又有唯利是图的帮闲流氓。各色人物荟萃一处,尔虞我诈,共同演绎了一幅声色犬马世相图。

南京是明朝的留都,是整个江南地区的政治、文化中心。明代南京一地,公侯聚集,豪宅高门连云蔽日,宗室王孙,裘马华车往来不息。这些公侯子弟的生活非常糜烂,他们游湖荡海、开宴摆席必得有乐师吹萧弹弦,必得有美女斟酒相伴。因此那时的秦淮河上,通宵玩乐,灯火长明,闹声不绝于耳。说南京是人间的仙都,升平的乐国,也不为过。

明代的南京是人货汇集的地方,有以下几处最为著名:从三山街至斗门桥一带,大多是一些果子行;大中桥、北门桥、三牌楼等处,也称大市集,大多是一些鱼肉蔬菜之类。其他如铜铁器作坊、皮市、鼓铺在三山街口;伞市在应天府街之西。买卖集中,生意兴隆。可见,南京不但是勋戚贵族纸醉金迷的销金窟,同时也是市井细民买卖糊口的好去处。

从唐、宋一直到明代,开国皇帝在建国立业之后,通常都要在京城及一些通都大邑设立“乐籍”,亦即官妓。这是什么原因?过去的论者都没有找到根源。直至清末,著名思想家龚自珍才一言道破了那些开国皇帝笼络、牵制读书人的用心所在。

按照龚自珍在《京师乐籍说》中的分析,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社会,若是没有达到“二帝三王”时期那样淳仆安泰的境界,那么整个国家乃至社会中的人,就会有私心,有阴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作乱谋反。

龚自珍认为,那些称霸天下,定于一尊的帝王,得到天下后比打天下时更紧张。老子说:“法令也者,将以愚民,非以明民。”孔子也说过这样的话:“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既然朝廷对待一般的“齐民”尚且如此防范,更别说那些读书的士子了。

按传统的观念,在四民之中,士当然属于“聪明”之人,而且生性喜欢论说时政。当他们“身心闲暇,饱暖无为”之时,自然会留心古今而好发议论,甚至敢于对皇帝的作为评头论足。既然读书人具有这种可恶的天性,自然就会对王朝不利,如果防范不及时,就会蛊惑乡民,酿成祸事。

为了麻醉读书人,皇帝想出了建立官妓的招数。即能让读书人沉迷于温柔乡,又能赚钱,何乐而不为呢?明代有女子千余户加入乐籍。冯梦龙在《情史》就列出诸了名姬:前有刘、董、罗、葛、段、赵,后有何、蒋、王、杨、马、褚,这就是著名的青楼“十二钗”。其中擅长画兰的马湘兰,名噪一时,上至朝廷里的文化精英,下至菜市场里的摆摊小贩,都知晓马湘兰的大名。这样才色兼备的女子自然就俘获了天下读书人的心。

当文人游士沉迷其中时,就会耗费资财,等这些读书人玩到没钱养家时,就更无谋国之心了。再者读书人在青楼耗其日力,也就没有时间读什么帝王之书,不读史,就不知古今,哪里还有什么雄才伟略,那么就再也不会去作论议军国政事之文章。一旦如此,自然就会任当权者随意摆布。

如此神奇的功效,明代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自然知道,所以在建国以后,他就在南京建立了官妓十四楼,这就是一直被读书人所艳称的秦准烟粉。

资料来源:《中国流氓史》 陈宝良著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