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贫困户到高官:关于范进的人生逆袭史

2019-12-30 10:00:43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有志者事竟成:锲而不舍的范进

范进读了大半辈子书,秀才也考了二十多次,但命运不济,他屡试不中。要是别人,恐怕早就改行做别的去了,比如跟着胡屠户去卖肉;可范进锲而不舍,执着去考,到五十四岁那年,他还出现在考场上。只不过他觉得自己太老了,所以在报名册上写道:

范进,童生,三十岁。

然而,他的花白的胡须还是出卖了他的年龄。

在考场上,范进遇到了一个叫周进的老头。那时周进在朝廷里担任御史一职,是范进的主考。周进比范进惨,六十多岁的时候,还是个童生。要不是他的姐夫和姐夫的朋友们凑了点银子帮他捐了个贡监,他连继续当私塾先生的机会也没有,更别说什么周御史,周学道了。

当时周进看见范进那副穷酸老样,触景生情,很自然地想起了自己的从前。周进有心要抬举范进,因此反复把范进的文章读了三遍,然后,范进成了秀才中的第一名。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范进五十四岁还在考秀才,不是他不努力,其实他的文章已经写得特别好了,只不过之前一直没遇到赏识他的老师。可是,他没有放弃,而是始终坚持寒窗苦读。

跟范进一起参加考试的,有个年轻人叫魏好古。魏好古自认为文章写得好,各方面表现出众。他跟范进不同的是,范进很被动,他却很主动。为了让主考官发现自己的才能,魏好古找到主考官,希望主考官能面试他。当然结果是,周进认为他的文章远不如范进,因此,范进获得了第一名,魏好古只获得第二十名。

魏好古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固然应该主动推销自己,但到了拼实力的时候,还得靠实力说话。

考中秀才之后,范进一鼓作气,去考举人。没有盘缠,便向老丈人胡屠户借钱。胡屠户认为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考上秀才已经是天上掉馅饼了。可范进认为,自古没有场外的举人,只有去考了,才有可能抓住机会。因此,即使一家人在挨饥受饿,他还是去参加了乡试。

这一考,范进中了举人,全省第八名。之后他又考中了进士,在朝廷任御史,被钦点为山东学道,最后官居三品,做到通政一职。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这幅对联,仿佛是专为范进写的。

榜样的力量: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范进这一生,最该感谢的人当然是周进。

周进是范进考秀才时的伯乐。

第一遍读范进的文章时候,周进摇头叹息,认为那文章实在写得平庸,毫无看点。周进于是又读第二遍。读完第二遍,看出了一点意思,但没看出大意思。于是他又读了第三遍。这一遍读完,他忍不住拍案叫绝,发现范进的文章字字珠玑,是一篇世间少有的美文。于是,范进获得了第一名。

范进自然对周进感激涕零。周进离开县城那天,范进一个人把周进送到三十里之外,态度非常恭敬。

范进怎能不感恩呢,五十多年来,他受尽屈辱,身边但凡有点身份的,勉强能吃饱饭的,谁会正眼看他?而这个朝廷来的御史,竟然对他刮目相看,他当然感激涕零。

当然,除了感恩,范进心里也应当感触良多。周进的从前,显然就是范进的现在。而周进的现在,会不会是范进的将来?范进那么执着地参加科举考试,不就是想要成为现在的周进吗?因此,当他把周进送到三十里之外,在周进轿前磕头打恭,目送周进被一群随从簇拥着离开的时候,他的心里除了感恩,当然还有羡慕,还有决心。

范进中举之后,结识的第一个重要人物是张乡绅。张乡绅从前做过一任知县,他不仅送来了钱,还送房子给范进。范进当然是知道张乡绅的,他说,“晚生久仰老先生,只是无缘,不曾拜会。”二人近在咫尺,不是无缘,而是地位悬殊,去拜会估计人家也不理。所以,他不能去拜会张乡绅,只有让张乡绅主动来拜会他。而要让张乡绅来拜会他,唯一只能是:他拥有跟对方一样的社会地位。

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对范进来说,要成为周进和张乡绅,惟有自己不懈努力。

一个人之所以努力,是因为对现实的否定。读书人难免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但这已经是事实,范进没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条件,人家陶渊明好歹是从彭泽县令的岗位上退下来的,而他,没有积蓄,地位低下,受尽冷眼。生活的现实让他明白,对于他来说,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和社会地位,唯有读书,只要中了举,就算张静斋不跟他称兄道弟,李静斋也会跟他称兄道弟。只要中了举,就算张乡绅不给他送钱送房子,李乡绅也会给他送来。

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考中秀才之前的范进是绝对的贫困户,赤贫。

那时的他营养不良,“面黄肌瘦,花白胡须,头上戴一顶破毡帽””。虽是隆冬时节,但他“穿着麻布直裰,冻得乞乞缩缩”。那时,他的状况比孔乙己还惨。孔乙己一人吃饱全家不饿,但范进家里还有跟他一样挨饥受冻的老婆和老母亲。

他终于考中了秀才。然而即使是中了秀才,除了一点名声之外,他的生活状况并没有什么改变。无非是中了秀才了,他有机会去私塾里教书了。可是,这又能怎么样呢,教育并不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何况,范进只可以当一名民办教师。除此之外,并没有什么。

他唯一有点钱的亲戚是他的老丈人胡屠户。但胡屠户除了带了一副猪大肠来祝贺他之外,依旧跟从前一样趾高气扬,对他百般辱骂、讽刺、和打击,说他长得“尖嘴猴腮”,骂他“现世宝”,说他是个“烂忠厚没用的人”,成天“癞蛤蟆想吃天鹅肉”。至于范进提出的借钱去省城参加乡试的事,胡屠户坚决拒绝,认为是“把与你丢在水里”。

至于那些嫌贫爱富的乡邻,范进对他们更是不抱什么希望,比如范进参加乡试回来,一家人饿了两三天,根本就没有乡邻来接济,没有办法,范进只好把家里那只生蛋的母鸡抱去卖。

范进明白,要改变这一切,唯有考中举人、进士。果然,当报录的人一来,家里没吃的招待客人,邻居们马上就拿来了鸡、鸡蛋、白酒、大米,一向瞧不上他的胡屠户,更是提着七八斤肉、四五千钱来贺喜。此时,范进已经成了老丈人眼里的“文曲星”,口中的“贤婿老爷”,此时的范进,“才学又高,品貌又好””。此时的范进没变,是他的身份变了。

面对身价突如其来的飙升,起初的时候,范进跟普通人一样被吓傻了,但立马他就适应了。他知道这人世是怎么回事,人性是怎么回事。

接受现实,但从不放弃理想,这是范进的人生哲学。

“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范进当然认清了生活的真相,因此,中举之前,他能忍受人世的冷漠,中举之后,他又能坦然面对人世的虚假,与那些前来套近乎的人虚与委蛇。这是英雄主义吗?或许不是,但起码是一种处事态度。

永远坚持,尽自己的努力改变自己的人生,这就是范进的人生。我们或许可以鄙视五十四岁之前的范进,但我们对五十四岁之后的范进却不能小觑。如果没有五十四岁之前的寒窗苦读和屡试屡不中,就没有后来的学道和通政范进。

也许会有好事者在茶余饭后嘲笑中举后喜极而疯的范进,但在中举后的范进面前,谁也不会提这件事情。不是不提,是不敢。

还有关注#李老巳#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