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三代官窑瓷器鉴定与辨伪

2019-12-30 14:27:15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终归热爱清三代官窑瓷器收藏是多汲取收藏的经验,多学习,多交流,在行业里多摸索,经验会越来越多。清三代官窑瓷器收藏要梳理一个方向, 宁收真不收假,宁收精不收差,要树立精品意识。收藏要有一个主线,要藏得其乐。越是挚爱的藏者,一旦后明白自己买假藏假了,其精神和情感打击可能是致命的。

清代瓷器的造型顺治、康熙时,古拙、丰 满、浑厚,雍正时的秀巧隽永,乾隆时则显规整,嘉庆、道光以后则稚拙笨重。胎体,琢器类,一般薄厚适中,圆器类则有厚有薄。康熙时,胎体体重,质地坚硬细密。雍正时有胎质轻薄、细润,洁白度高。道光以后的胎体厚笨、质地粗松。清代的琢器类腹、颈部接痕极为少见。明代留器露胎处,常泛火石红色斑到清代已基本消失。

早在2001年,一件"明永乐青花折枝花卉八方烛台"便在拍卖市场上以880万元的价 格拍出;等到2005年,该烛台二度出现在北京翰海春拍中时,终以2035万元的高价成

交,短短今年间,翻升超2倍。 同样是2005年,在伦敦佳士得拍卖场上,一件"元青花鬼谷下山图罐"拍出1.6亿元的天价,其高仿品市场上价 格甚至也高达十几万元。随后,一件"明宣德青花藏文高足碗"以2306万元成 交。 在2010年,一件"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花觚"在北京匡时五周年秋拍中以6680万元落槌;2011年,香港苏富比秋拍上,一件"明永乐青花如意垂肩折枝花果纹梅瓶"成 交 价 格再次突破亿元大关,达到1.3亿;去年,一件"明成化青花缠枝秋葵纹宫碗"又以1.1亿元成 交。

清三代瓷器经过漫长发展后,到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时达到历史顶点,无论是斗彩、五彩、素三彩,还是珐琅彩、粉彩和釉下三彩,质量和数量都为前代不可比拟,当时的官窑瓷器代表了当时中国瓷器的高水平。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清三代是中国瓷器的黄金时代。 在目前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藏家对清三代瓷器的关注与日俱增,即便是民窑精品,市场价 格也达到相当高位,许多藏家"只进不出",导致清三代瓷器价位还将不断拉高。

乾隆瓷除了部分装饰风格仍沿袭康熙、雍正遗风外,有集堆贴、彩绘、镂孔、色釉等于一器的。制作水平高,精巧秀丽。民窑器大多也很精致。官、民窑器釉面大多数有桔皮纹,有少数器物青花六字款的青料部分可看到极明显的针眼。青花器青色雅丽,果实、叶瓣部位往往用点青法上色,因此有不同深、浅的层次感。乾隆青花寿桃纹大花瓶,就有这种明显的特色。而粉彩器物的器里和足底,多施浅淡闪黄匀净的豆瓣绿釉。金彩厚实光亮.

清朝是中国历史最 后一个封建王朝,由女真族(满族)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开国皇帝——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清朝是中国历史上继元朝之后的第 二个由少数民族统治中国的时期,共传十帝,享国二百六十八年。清朝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盛衰隆替,风云变幻。它的崛起为封建社会注入了新的生机,它的衰落又导致了封建社会的瓦解。(据作者所知,国内资深藏家联合组建了一个集艺术品自由交易/投资/交流的私密平台,百度搜“荒岭藏珍”即可找到入口)

雍正瓷除以仿明永乐、宣德及成化瓷为普遍外,其突出的瓷形有牛头尊、贯耳瓶、四联瓶、灯笼瓶、如意耳桃洗和高圈足枇杷尊等。雍正瓷的普遍特征是釉面有桔皮纹。釉层较厚,呈云雾状,俗称“唾沫釉”。官窑及民窑精品碗、盘圈足均呈滚圆的“泥鳅背”,抚摸之有糯米粉般的细腻感,偶有旋痕。

康熙瓷,如棒槌瓶、金 钟杯、观音尊、笠式碗、凤尾尊、马蹄尊等,是康熙特 有的造型。藏家要牢记其标准器式,凡后仿者,在造型上多少能发现其不一致的地方。另外,瓶、碗、盘、罐等器物底部,能看到明显的旋纹痕和点点黑疵。康熙器口施加含粉的白釉,也是这一时期普遍现象,给人一种厚唇或出边之感。器物的双圈底足,大多是外圈底足高于内圈底足。

清朝时期陶瓷文明,汉族劳动人民瓷器烧造水平可谓空 前 绝 后。数千年的阅历,加上景德镇的天然质料,督陶官的处理,清朝初年的康熙、雍正、乾隆三代,因政治安靖,经济昌盛,皇帝重视,瓷器的效果也非常出色,皇帝的喜好与建议,使得清初的瓷器制作技术高超,装饰精细华美,效果特殊,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出色才华和和艺术发明力。是悠长的中国陶瓷史上最光耀绚烂的一页。

收藏中:追寻知识宝库,收藏是一门具有知识、文化、科学的活动,在清三代官窑瓷器我们获得各种各样的历史知识、生活常识,了解古代人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收藏中每一个分类,每一个人都是一部小型的百科全书,有着自己独特的知识,有的人自学成才,喜欢收藏钱币终成为钱币专家,收藏书画让其成为鉴赏家等等,从而有着许许多多的收藏家通过自己辛勤的耕耘以及实践的付出,获得不可估量的知识财富。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