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昭公的血统里有一半来自周王室,还有一半来自楚人嫡系的胡国

2020-01-13 10:45:20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有的事情说不清道不明。鲁昭公姬裯出生于王宫之中,是鲁襄公的儿子,姬裯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其命运似乎就已经决定不能成为鲁国的国君,其中有两个原因至关重要,一个是姬裯有个哥哥姬野,姬野是嫡长子,也就是在鲁襄公死后,姬野才是名正言顺的鲁国国君。二个是姬野与当时鲁国的权臣季氏家族关系密切,鲁襄公离世权臣们就扶立姬野即位。有的人手握丰厚的人脉资源,拥有得天独厚的政治条件,可是如果这个时代里遭遇有爱折腾的人物,那么国君的变数往往相当之大。姬野、姬裯,两兄弟的变数就在权臣季武子的手中。

季武子的人生是一段传奇,鲁国的三桓家族正是在季武子时期彻底巩固,在鲁襄公十一年的时候,季武子“欲专其民,遂增设中军,三桓分三军之民”,这就是让三桓家族瓜分鲁国国君的人口,战乱年代人口的多少就决定着势力的大小,此后鲁国公室的税赋就为三桓家族独断。实际上季武子的父亲季文子为人是谨小慎微,克俭持家的,就算当年试图稳固三桓同盟,但要瓜分公室之民,季文子还没有这种野心。在季文子时代的三桓家族还有矛盾,叔孙氏曾经还试图削弱季氏,到季武子执政后期,三桓就已经形成共识,三分公室。

史书中有“夏六月辛巳,公薨于楚宫”,公元前542年的夏天,鲁襄公在王宫中去世,受到季氏和叔孙氏大多数力量支持的姬野成为鲁国国君。姬野、姬裯两兄弟的血缘中有一半属于鲁国,一半属于胡国。胡国这个诸侯国跟姬姓部族关系不大,据《路史》载:“胡子国归姓。归姓,夔出……盖楚之所立”,也就是说胡国跟楚国渊源极深,这多半就要追溯到鲁成公、鲁襄公时代,春秋诸侯们对婚姻之事,若非父母之命,就是政治联姻。

鲁成公时代叔孙氏曾有“宁事齐、楚,有亡而已”的说法,这即说明鲁成公在亲附晋国还是楚国问题上就存在犹豫,所以即便是要借此与楚国联姻也是有可能的。而鲁襄公更是与楚国之间关系密切,史书中有“夏五月,公至自楚……楚人使公亲襚”,楚国人安排鲁襄公亲自给楚康王送葬,这即说明两国之间的亲密关系。而后鲁襄公还有“坚事晋、楚,以蕃王室也”的说法。胡国既然作为楚国的嫡系封国,那么跟鲁国联姻加强关系,是在情理之中。可是如此看来胡国自然就是小国,那么主动迎娶胡国夫人,多半是三桓家族的举措,这是符合三桓家族的政治目的的。

那么为什么说三桓家族会为鲁国国君选择胡国夫人呢?姬野是胡国女人敬归的儿子,姬裯是敬归妹妹齐归生的儿子。胡国虽是楚国嫡系,但只不过是诸侯小国,这即是在削弱鲁国国君力量,没有强国诸侯外援鲁国国君就算想削弱三桓家族,力量权衡上也是差距明显的。而让胡国夫人的儿子们成为新任鲁国国君,三桓所寄托的是同样的愿景,所以不管是姬野还是姬裯成为国君,只要是胡国女人的儿子,三桓家族是没有纠纷矛盾的。只是在面对立姬野还是立姬裯的问题上,三桓家族是有争议的。

后来季武子违反三桓家族的意愿,执意立姬裯为国君的时候,叔孙氏的叔孙豹人明确说“太子死,有母弟可立,不即立长……今裯非适嗣,且又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若果立,必为季氏忧”,季武子不知道为什么会选择姬野,从叔孙豹的言辞中似乎可窥见一二,所谓“居丧意不在戚而有喜色”,君父死后作为儿子的姬裯居然还非常兴奋,这种兴奋来自何处的确非常奇怪。季武子是否故意要选姬裯,借此可以更加掌握鲁国朝堂,亦未可知。

鲁襄公在夏天死去,结果到当年的秋天,姬野就紧随其后,史书讳莫如深,已经即位的姬野却被记载为“子野卒”,春秋一世,天子为驾崩,诸侯为薨,大夫为卒。说姬野为“卒”,这就说明姬野多半还没有经过严格的即位程序,因此姬野还没有成为鲁国权臣们公认的国君,姬野即位三月而死,而那位不尊周礼的姬裯却成为鲁国国君,鲁国之悲剧。

责任编辑: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