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自信的责任与担当

2021-07-28 18:30:10 来源:

打印 放大 缩小

--试论 <崔体指墨指墨书法>的现实意义与历史担当

----中国通俗文艺研究会会长 楚水

如果说一百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是一把双刃剑的话,在推动科学、自由、民主的同时,毫无疑问,也在割裂、甚至戕害着一个民族的精神传承。废祭孔庙,不拜孔子,甚至还把《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这些中华民族文化精髓,也列入封建糟粕,就严重损失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的传承。

特别是新文化运动过程中,一些知识分子提倡文字拉丁化,试图废除汉字,以与世界接轨的设想与努力,虽然失败,却有湮灭或彻底埋没中国文化的趋向。试想一个民族不学习自己的文字,不书写自己的文字,不阅读自己的文化经典,之如浩瀚如海的经史子集,该是怎样一种恐怖的局面呢?数典忘祖,无异于亡国灭种。如果说鲁迅先生是伟大的思想家的话,提倡拉丁文、改造中国汉字,无异是其思想中的最大误区,如太阳中的黑子,不能不让人诟病。不知道画家吴冠中先生晓知与否鲁迅、刘半农试图中国文字担丁化的这一段文化历史,而妄言:

“一百个齐白石,比不上一个鲁迅”

而木匠出生的白石老人却能坚守与捍卫中国文化传统,如果吴冠中先生此语,也有继承中国文字拉丁化的衣钵的话,其就不应该尝试写出《黄河》《紫禁城》这样的经典作品,之如于子之矛,攻子之盾,让人笑不可及。

五四运动一百年后,想当年,曾经失败了的中国文字拉丁化运动,却潜移默化地改变了另一种方式,既以中国文字键盘化,侵入到我们国家的每一个角落,无纸化教育、无纸化考试、无纸化会议,无纸化⋯⋯,严重地割裂着中国文化传统,差不多已经有90%不用本子写作业了,长此以往,如果有90%的人,不会书写汉字的话,是否会出现鲁迅先生“囯将不国”的担忧呢?

上周六经过潘家园旧货市场,见过去二十年前,想都不敢想能买到的精致的笔记本,却以十元三本出售。本想全部买下来,送给老家的孩子,得到的答复却是:

“⋯⋯现在那个孩子,还用本子写作业呢⋯”

让人感叹,让人悲哀。不用本子写作业,又怎么赓续我们汉字书写的文化传统呢?记得N年N年之前,教育部还是国家教委的时候,就已经把书法教育列入教学大纲,可几年即往,全国仍然没有统一的书法教材,不能说不是一种悲哀。

这些年,著名书画家崔如琢先生一直坚持自己的指墨书法的创作,早在2014年著名学者、收藏家辛冠洁老先生,就曾诗赠如琢先生:

山峦起伏林木萧

芙蓉競秀尤娇娆

崔魁运腕千钧力

挥洒华章逼二高。

--第一次明确提出<崔体指墨书法》的概念。我觉的如琢先生的指墨书法,在五四运动百年之后,中国汉字书写生死存亡之秋,如那首《小雨来的正是时候》,润物无声,春风化雨,孤立地支撑着日渐危倾的汉字书写的文化大厦,涵泳着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这很容易让人想起五四运动时期,章士钊先生和其主编与《新青年》对垒的《甲寅》,尽管,当时白话文已经势不可挡,如今天之所有的无纸化教育与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逆转。但五四运动一百年之后,我们仍然会记起那些闪光的名字:蔡元培、章士钊、章太炎、辜鸿铭、梁漱冥⋯⋯,正是因为他们坚持和捍卫了我们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传统,持续笃定今天文化自信的文化依据。试想如果五四运动以及以后的文化大革命,彻底割裂了中国文化的传承,又何言及今日的文化自信?

历史上总有那么一种被鲁迅先生谓之脊梁的人,不自觉地担当起某种历史条件赋予的社会责任,埋头苦干、拚命硬干,就是为了捍卫文化自信的精神品质,而敢以担当。目前,崔如琢先生正准备创作指墨书法《千字文》,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一巨制,一旦创作完成,其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一定会珠联壁合,德艺双馨,这就是<崔体指墨书法>的现实意义,更是崔如琢先生的责任担当。拭目以待之,就是期待先生如日之升,虚静涵泳,孕育出指墨书法的文化精神。

附崔如琢先生指墨书法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