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雯:“茶遇紫砂”一壶香茗中的宜兴故事

2020-11-23 16:10:13 来源:东方头条

打印 放大 缩小

太湖之滨有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她素有“陶都”之称。

在陶都宜兴,文人雅士握于手中的那一把玲珑精致的紫砂壶,以及悠然啜吸壶中香茗之后那自得与满足的表情,更使这美如画的江南之景,别致了许多。而在砖参差、瓦玲珑、雨氤氲、雾朦胧的丁蜀镇,折一竹而具,捏一泥而塑,那一位位为紫砂艺术而奉献的匠人们,早已成为了这个文化古都的代名词。

历史传承的不光有技艺,还有那孜孜不倦为紫砂技艺奉献一生的传承者们,那一件件承载着艺术的紫砂作品背后,都有着一桩桩动人心弦的“宜兴”故事。

踏寻唐代茶圣陆羽的脚步,来到宜兴张公洞,在手作之洲•普素山庄的湖畔有这样一位女子。回忆已如水墨画,雨巷江南,采莲湖畔,青瓦檐下。玲珑纤指紫玉壶,金沙泉水煮清茗,那涟漪的湖水带不走她桥畔的身影,犹如沐浴了唐风宋雨一般,玉砌雕栏依旧在水边静矗。

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江南女子能和紫砂匠人挂钩,泡的那一“首”好茶,如诗歌一般,绕梁三日,余韵三千。

杯盏间,品茗回味之时,曾好奇,人人都知宜兴紫砂,而对这宜兴好茶佳人又有谁了解许多?

而她却用一壶茶诉说了她的那份“茶遇紫砂”的故事。

“中国是茶的故乡,世界给了宜兴一把紫砂壶,也没有忘记在这壶里放了一片茶叶。早在唐代,宜兴阳羡茶全国闻名,茶仙卢仝曾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美誉。而茶圣陆羽书《茶经》游历宜兴时,将对阳羡茶的喜好用文献保存了下来,并对阳羡茶成为贡茶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苏轼于东坡书院内不可一日无茶,留下‘买田阳羡吾终老’的佳句。而王安石以身试药,证明了阳羡茶治痰火之疾的药用价值……”

透着品茗杯的余香,这些古人经典也变得甜韵余绕,仿佛闭上眼,就能从诗中走出来,她口中诉说的那一幕幕,吹拂着盛唐的和风,滋润着宋朝的细雨,掩映着明清的晚月,让手中的那一杯茶于这江南水乡又多了份宁静与祥和。

于这涟漪湖畔,一席“阳羡”茶,一把“紫玉”壶。茶汤中不光诉说了那阳羡茶的前世今生,也透露出她对紫砂的那份爱与执着。杯盏中的那份袅袅幽雅,那份温婉高贵,于眼前的这位二十多岁的江南女子显得那么般配。更难想象的是,紫砂艺术的道路上,她已经获得了国家级助理工艺美术师的职称。才子江南,佳人如梦,何不让人心生羡慕与感叹。

“壶中天地宽,品茗心自静”,谈及她的习壶之路,亦是颇多感慨,那份艰辛与执着,与那些热爱传统手工艺术的传承人们一样,少不了心酸与沧桑。也许是从小的耳濡目染,或许是夜以继日的勤奋,不然是那天赋异禀的才华。在她眼里都变得那么素妆淡抹,巧笑嫣然。让原本对眼前这位紫砂匠人的感慨多了一份成熟与澄澈的点缀。

我喜欢她泡的那杯茶,那杯“阳羡”茶,更喜欢那“茶遇紫砂”的宜兴故事。

对比紫砂技艺上的成就,她对茶的理解更显得深情与细腻。作为宜兴柒茶文化的联合创始人,她坦然的微笑中,看的出身边有一群志同道合的伙伴们。

或许她说的是对的。

宜兴作为茶文化历史悠久的古城,流传下来的不光有紫砂,茶也是宜兴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世人皆知阳羡砂,谁人不懂宜兴茶。那些年的辉煌过后,让多少人慢慢淡忘了阳羡茶的举世闻名与自豪,让多少人沉浸在紫砂壶的锦衣玉食背后。也许是历史时代的巧然变革,也许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纵然驱使。或许是我们这代人对文化的愧疚与缺失。

不论如何,此时此地,捡起宜兴茶文化的接力棒,让宜兴茶文化在我们手上能传承下去,更希望能融入当代的紫砂与茶的技艺和理解,将她发扬光大。这也许就是她心中诉说的“宜兴柒茶文化”吧。

眼前的那一杯茶,变淡了。就如同这浮华岁月一般,随着杯中那一片茶叶,慢慢的沉入了杯底,慢慢的沉静在你我的心里。

眼前的那一壶茶,变甜了。就如同这江南美景一样,随着纸上那一笔水墨,静静的染浊了水乡,静静的染意了宜兴的留白。

编辑:黄璜

责任编辑:admin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