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滞销油杏愁卖!济南大学生下乡调研,直击农产品“出村难”痛点

2025-06-16 23:23:34 来源:华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济南工程职院“农品新翼”团队深入田间地头,为恒沟村小麦、文祖油杏找出路

丰收的喜悦背后,却藏着农产品“出村难、卖价低”的隐忧。近日,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一支名为“农品新翼”的大学生社会实践团队,深入济南市章丘区多个乡村,开展农产品销售渠道专项调研。他们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耳朵倾听农声,真实记录下了横沟村朱大爷的小麦滞销之困和文祖街道徐大姐油杏的渠道之痛,试图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寻找“新翼”。

沟村朱大爷的小麦,“丰产”难换“丰收”

在横口村,团队成员见到了满面愁容的朱大爷。他身后堆放着金灿灿、品质优良的小麦,本该是丰收的喜悦,却因销路不畅变成了心头的石头。

“今年小麦长势不错,本想着能有个好收成,可眼瞅着小麦收下来了,就是找不到好销路。”朱大爷无奈地向学生们诉说,“小贩来收,价格压得太低,连本钱都顾不住。自己拉到远点的市场去卖吧,路费、人工又搭进去不少,还耽误工夫。这小麦,真是‘烫手’啊!”朱大爷的困境并非个例,团队成员了解到,村里不少农户都面临着类似问题:信息闭塞、对接市场能力弱、议价空间小,导致优质农产品“藏在深闺无人识”,甚至面临亏损风险。

文祖徐大姐的油杏,好品质难觅“好婆家”

转战到以特色林果闻名的文祖街道,团队又遇到了正在为油杏销售发愁的徐大姐。文祖油杏皮薄肉厚、香甜多汁,品质上乘,是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咱这油杏口感没得说,老顾客都认。”徐大姐指着自家果园里挂满枝头的金黄果实,语气中却带着焦虑,“可就是销路太单一了!主要就靠一些老客户上门采摘和零散的小商贩收购。量大了就发愁,价格也上不去。要是遇到行情不好或者天气原因,损耗就更大。”徐大姐的难题在于缺乏稳定、高效、能卖出好价钱的销售渠道。如何让“养在深山人未识”的好果子,突破地域限制,对接更广阔的市场,实现优质优价,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青年力量:田间地头找症结,智慧助农谋“新翼”

“农品新翼”团队的成员们,并非走马观花,这是团队成员第1800次深入乡村调研。他们详细记录朱大爷、徐大姐们遇到的每一个具体困难,收集小麦、油杏的产量、品质、成本、现有销售模式、价格波动等一手数据。他们与农户深入交流,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和期望。

“坐在学校里,很难真正体会到农民面对市场时的无力感。这次下乡,朱大爷和徐大姐的困境给我们上了生动一课。”团队负责人感慨道,“‘丰产不丰收’、‘好货无好价’,是乡村振兴路上必须啃下的硬骨头。”

调研结束后,团队成员集结视觉设计、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信息技术等专业,对这些典型案例和数据进行深入分析。他们通过梳理问题根源、探索解决方案,提出可行性建议。

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农品新翼”团队的这次调研,不仅是一次社会实践,更是一次青年学子情系乡土、担当作为的生动体现。他们俯下身去,倾听“泥土的声音”,用敏锐的观察和扎实的行动,努力为农产品插上飞出大山的“新翼”。他们的探索,为解决农产品“最后一公里”问题提供了来自基层的真实视角和青年智慧,也为高校助力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实践路径。

朱爷的小麦能否找到好销路?徐大姐的油杏能否卖出好价钱?且看这群大学生如何用智慧和行动,为乡村产业振兴贡献青春方案。头条将持续关注“农品新翼”团队的后续进展。

责任编辑:wangzhe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