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心研发 600 余天,攻克国产医疗 CT 靶材 “卡脖子” 技术

2025-06-17 14:18:14 来源:华人日报

打印 放大 缩小

国产医疗 CT 难熔金属靶材的研发,一直是我国医疗设备领域的 “卡脖子” 难题。如今,一支专业研发团队用 600 余天的匠心坚守,完成 3000 余次工艺改进和 10000 多次性能测试,成功攻克这一技术难关,为国产医疗 CT 产业的发展带来新希望。

研发过程中,团队面临着高温性能差、性能稳定性不足、加工精度低等多重挑战。高温环境下,靶材的性能直接影响 CT 设备的成像质量和使用寿命;而性能不稳定则会导致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加工精度低更是制约了国产靶材的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团队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实验。在材料研究方面,经过反复试验,最终确定了氧化铪和氧化钇共掺杂技术。这一技术通过改变材料的微观结构,细化晶粒,有效提升了靶材的高温性能。在 CT 旋转阳极靶的实际应用中,采用该技术的靶材在 2300℃高温下,依然能够稳定工作,高温性能提高 50%,使用寿命延长 40%。

在生产工艺上,长时分段低温烧结技术成为关键突破点。该技术通过精确控制烧结温度和时间,实现对弥散相的精准调控,降低了烧结温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稳定性。同时,短时快速形变技术的应用,解决了加工精度低的问题,使钨、钼和铼合金板材的加工精度提升 60%,成品率提高 20%,生产成本降低 50%。

这些技术成果的取得,不仅是研发团队技术实力的体现,更是我国在医疗设备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未来,随着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国产医疗 CT 设备将摆脱对进口靶材的依赖,以更高的性能和更低的成本,为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责任编辑:wangzheng

相关阅读